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58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3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代新安理学家陈栎、倪士毅四书学深受被认为“多不同于朱子”的饶鲁影响,以至于被史伯璿判为“信朱子不如信饶氏”。他们认为饶鲁之说“多有好处”,大量直接引用饶说,包括引其新奇之说,与朱子相对之说,或为使饶说与朱子说相协调而对饶说“改易字面”,或强调与朱子不同之饶说属于“宜知者”。史伯璿认为他们于饶说“口虽非之,心未尝不是之”,或暗主饶说之意以批评朱注,或删润饶说以为己见而求合于朱注。当然,对饶说过于新奇或针对朱子的激烈之见,他们亦删除之。比较来看,胡炳文、陈栎、倪士毅对饶说态度虽大体一致,然亦有小异。元代前期新安理学深受饶鲁影响这一客观而隐秘事实之存在,有助于反思视元代前期新安理学为朱学门户株守者这一流行看法,更新对宋元朱子学演变脉络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价值与评价作为人的生命和精神取向,源于人类的生死、身心和群己的关系问题,并现实地表现为自我与他者、中心与边缘的关系结构。因而,价值与评价决非单纯的价值论范畴,而是属于哲学存在论的有与无、实与虚的根本性论题。历史上,西方与中国的思想文化对此问题的解答,既相通又有显著的差异。近代以来,随着现代性价值居于主导地位,西方面临着"走出上帝"的问题,中国则面临着是否应当以及如何"走出家长"的问题。虚无主义只是暂时的过渡性现象,在有与无、实与虚之间建立合理的正当的关系,才是现代价值观所要承担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现代性带来的文化转型与多元文化并存是2l世纪我国社会的重要特点。文化的最深层次是价值观,多元的文化必然导致多元的价值观。价值多元化引起价值标准、价值评价与价值取向的多样化。多元化价值观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生机,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马克思的事实与价值相统一的实践辩证法为建构多元文化时代科学的价值观提供了有益的指导与可行的出路。  相似文献   
4.
"精神超越"、"实践批判"与"话语沟通"是哲学的三大范式。它们分别维系于人的生命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或方面,即"意识"、"语言"和"实践"。随着人的活动的历史性展开,这三个范式在西方次第出现,呈现为替代性的关系。但是,着眼于中国和当代世界,这三个范式其实都有自己独特的存在价值,并且,随着它们的相互作用与贯通,将重新建构为更具包容性与解释力的"生命—文化"范式。"生命—文化"范式既立足于人的肉体生命,又主张通过生命的对象性活动而不断地自我分化与整合,不断地实现人文化成;而以生命—文化在其相互转换中分化开来并彼此关联的"个体"、"共同体"、"人类社会"和"大自然"的"四重"形态和维度,思考并对待所有的问题,是其基本的思维框架。  相似文献   
5.
亚里士多德在批评“德性即知识”的命题时,认为苏格拉底抹煞了灵魂中的非理性部分,忽视了意志和情感在德性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亚里士多德继承了柏拉图关于灵魂二分的思想,认为德性是理性对灵魂欲望部分(非理性部分)的控制和正确引导,而恶就是由于理性失去了对非理性的欲望的控制。由此,他不赞成“恶是出于无知”“、无人自愿作恶”的观点。亚里士多德进一步论证了德性和恶都是出于意愿的行为,在这种行为实践中,人始终是自己行为的始因,所以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由此可见,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说包含着意志论和责任论思想的萌芽,这是他不同于苏格拉底单纯知识论伦理学的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6.
试论法治合法性的道德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合法性是依法治国和公民法治观念中的重要问题。对依法治国的认同程度是衡量一个社会法治水平高低和人们法律意识强弱的重要指标。在中国这样一个道德传统源远流长、积淀深厚的国家,法治要想在广大人民心中获得合法性认同,就应该而且必须与道德紧密结合,建立健全适应法治发展的新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7.
所谓"庄子思想的当代性",是指庄子思想在每个时代的意义、作用和价值,而不仅仅是指它在我们这个时代的意义。庄子的思想,正如一切伟大先哲的思想一样,具有深刻的当代性,在每个时代都激起思考,引起共鸣,激发出思想的火花。其所以如此,在于庄子所提出的问题是人生最根本的问题,这些问题是每个时代的人都会遇到、都无法回避的终极性的问题;而庄子所提供的独特答案令人深思。它在每个时代都引燃了思想的火炬,因而活在每一个时代之中。  相似文献   
8.
公共性问题的哲学前提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公共性进行哲学意义上的前提批判是对公共性问题进行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它保证了问题研究的彻底性。前提批判的主旨就是在现象学的意义上直接给出公共性的原初要素,缺少原初要素中的任何一个,公共性就不可能发生。就公共性之原初的逻辑结构说,有三个要素乃是必要性的条件:公共活动、公共理性和公共价值。公共活动构成公共性的社会基础;公共理性是公共性得以发生的主体性条件;公共价值是公共性的本质。优先探讨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尽管是预备性的工作但却是极为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10.
在应对国际和国内日趋复杂多变的多样性过程中,美国大学积累了实施多元文化课程的丰富经验。美国麻州大学波士顿分校将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融入正式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丰富,课程教学特点鲜明。本文在借鉴美国大学多元文化课程经验基础上,反思大学教育的文化使命,应重视我国大学教育"多元一体"的文化责任,立足国情和民族文化,提高多元文化课程教育的实效性,构建中国特色的大学多元文化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